2025年4月10日,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印发《关于征集2025年度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的通知》(国标委发〔2025〕16号),通知明确“试点项目建设期满后,承担单位应对照《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自评表》开展自我评价并形成自评报告,经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提交国家标准委。”
标准化建设自评是“PDCA”循环的重要一环,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,是组织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。组织在依据有关标准开展标准化建设,落实标准化工作基本要求,建立标准体系,实施标准,并进行监督检查后,应通过标准化建设自评,客观、全面、准确地了解组织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。组织应如何做好标准化建设自评?
不同类型的组织,其标准化建设依据不同、侧重不同。例如,GB/T 24421《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》系列标准是服务业标准化工作自评的依据。GB/T 24421.4-2023《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:标准实施及评价》对评价原则、评价依据、评价准备、评价方法、评价内容、评价内容进行了规范,附录A给出了服务业组织标准实施评价报告的格式。因此,对于组织而言,自评前应系统学习相关标准,对自评如何开展、什么是重点难点等问题胸有成竹。
一方面,要成立自评机构,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自评领导小组,各部门领导参加,明确职责分工。必要时可邀请行业内专家参加,增强自评工作的客观性、全面性。
另一方面,要制定自评方案,对自评范围(如业务流程、设备设施、作业环境等)、人员分工、时间节点、评分标准等进行明确。
标准化建设自评,主要有两种方式:资料评价和现场评价。资料评价,主要是通过查阅各类成文信息,确定相关标准是否实施。现场评价,主要是从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、测”6个方面检查标准是否得以实施。人员,检查是否落实岗位说明书的要求。生产设备、工具及测量仪器等,检查是否符合维护保养要求、是否符合工艺要求、是否进行定期校准,安全防护装置、消防设施、特种设备等是否符合技术标准。原材料、零部件及辅料,检查供应商是否进行评审、进厂检验是否严格、不合格品退回或整改是否闭环、库存监控是否经常、保存保管是否符合要求、追溯系统能否保证问题可以定位。生产工艺、操作规程及标准化流程,检查是否符合技术要求、作业指导书是否详细、明确、易于理解,检查现场作业是否规范。生产环境条件(温度、湿度、清洁度等),检查是否符合对温湿度、照明、噪音提出的要求,检查现场是否整洁有序,危险品控制和防护措施是否得当,安全警示标识设置是否合理。质量检测方法与工具,检查是否覆盖关键质量特性,测量数据是否可靠,测量工具精度是否符合要求,检测记录是否完整。
在资料评价、现场评价结束后,自评领导小组应依据相关标准规定的要素完成自评报告。在自评报告中,尤其重要的是,要对存在问题应敢于揭短亮丑、定人定位,并提出改进措施,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,实现组织标准化建设持续优化,助力组织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