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准传递品牌信任,连接共创美好未来

国内标准化服务机构
一次合作,终身服务
标准咨询:199-3586-9001

当前位置:标准申报服务网 > 团体标准

十大走向!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

发布:标准申报服务网 发表时间:2025-05-16 访问量: 0 次

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在近年来的政策实践中持续深化,结合《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》及2024—2025年行动计划的最新部署,呈现出以下核心方向:

十大走向!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

一、标准供给结构优化。标准供给从政府单一主导转向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,通过精简整合强制性标准、培育团体标准、激发企业标准活力,形成“政府保基本、市场强创新”的格局。例如,2024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优化政府与市场标准二元结构,大幅提升市场自主标准比重,并通过“团体标准培优计划”推动高质量标准供给。

二、标准运用全域拓展。标准化覆盖范围从传统产业向经济社会全领域延伸,尤其强化农业、服务业、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。例如,2024年行动计划要求制修订700项农业领域标准,完善智慧农业、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,并推进城市体检评估、适老化改造等新型城镇化标准。

三、标准化工作国际化跃升。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体系兼容,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。《纲要》提出实施“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”,到2025年国际标准转化率达85%以上,并在氢能、电动汽车等领域推动技术标准输出。例如,宇通动力电池已率先满足2025年实施的“史上最严电池安全新国标”,体现标准引领产业国际化的实践。

四、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转型。从追求标准数量转向提升标准质量与综合效益,强化标准对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的支撑。例如,2024年行动计划强调通过标准优化产业结构,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,同时健全消费品质量分级标准体系。

五、新兴技术标准化加速布局。在数字技术、绿色低碳、氢能等前沿领域同步推进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。例如,2024年行动计划部署6G、区块链、分布式数字身份等核心标准研究,并推动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,目标到2025年氢能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。

六、产业标准化升级与产业链协同。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强基工程和新产业领航工程,围绕新能源、新材料等领域超前制定标准,增强产业链稳定性。例如,行动计划提出在新能源汽车、绿色环保等产业研制关键标准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标准衔接。

七、城乡建设与社会治理标准化深化。推进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,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标准;同时加强城市治理标准化,如制定城市体检评估标准、智慧社区建设标准等。2024年行动计划还特别提出制修订50项适老化改造国家标准,覆盖家居、交通、社区服务等场景。

八、绿色发展标准化体系完善。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,强化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标准。例如,行动计划要求加快制定红树林生态修复、国土空间规划评估等标准,并推动工业企业减污降碳、资源综合利用等标准研制。

九、标准化机制创新与数字化融合。深化标准与科技、金融等领域的联动,探索标准融资增信、标准必要专利制度。同时,推进标准数字化试点,利用区块链、大数据等技术优化标准制定流程。例如,2024年行动计划提出构建标准数字化验证点,推动标准与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。

十、人才与基础能力建设强化。加强标准化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,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。行动计划明确推进标准化技术职业教育,设立“基层标准化贡献奖”,并规划新建一批标准化技术组织,提升技术支撑能力。

这些走向体现了标准化工作从“工具性应用”向“战略性制度”的升级,通过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、保障公共安全、促进国际合作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