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准传递品牌信任,连接共创美好未来

国内标准化服务机构
一次合作,终身服务
标准咨询:199-3586-9001

当前位置:标准申报服务网 > 企业标准

企业标准化工作全攻略:从体系搭建到创新实践,一篇读透

发布:标准申报服务网 发表时间:2025-06-20 访问量: 0 次

企业标准化是提升管理水平、增强市场竞争力的“隐形引擎”!如何系统推进标准化工作?从策划到创新,从体系搭建到落地执行,今天结合GB/T35778—2017《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》,为你梳理全流程操作指南~

一、开篇:为什么要做标准化?

标准化是企业实现高效管理、规范生产、对接市场的核心工具。它能帮企业:

✅ 减少技术贸易壁垒,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;

✅ 推动技术成果转化,加速创新落地;

✅ 规范内部流程,降低运营成本;

✅ 匹配政策要求,规避合规风险。

二、企业标准化全流程操作指南

1. 第一步:标准化工作策划

“谋定而后动”,策划是标准化工作的起点。

依据:需结合顾客需求、政策/安全/环境等外部因素,以及企业战略、管理现状。

内容:明确方针目标(如“3年内建立覆盖全流程的标准体系”)、制定标准制修订计划、设计实施监督方案、规划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策略等。

关键要素:定活动流程、配资源(人/财/物)、明确责任部门及时限、设评估机制(确保目标达成)。

2. 第二步:构建企业标准体系

标准体系是标准化的“骨架”,需满足“主题突出、结构合理、层次清晰、协调配套”四大原则。

怎么建?

一般企业:按GB/T 15496(要求)、GB/T 15497(产品实现)、GB/T 15498(基础保障)构建;

服务业:按GB/T 24421系列标准构建;

也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灵活调整。

体系表要包含什么?

需编制“体系表”,含编制说明、体系结构图、标准明细表(记录标准基本信息、关联信息、使用信息,方便检索)。

3. 第三步:企业标准制修订

标准不是“一劳永逸”,需动态更新。

哪些情况要制定企业标准?

无国标/行标/地标/团标时;需补充产品实现或基础保障要求时;需制定岗位标准或其他管理标准时。

制修订流程(7大阶段):

立项→起草草案(需试验验证)→征求意见(内外部门+用户/检验机构)→审查(合规性、可操作性、协调性)→批准(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发)→复审(周期≤3年,结论:继续有效/修订/废止)→废止(及时收回)。

编写注意事项:

避免泄露技术/商业秘密(如配方、工装);

产品标准需含功能/技术/理化指标、检验方法等(参考GB/T 20001.10);

服务标准需体现功能性、安全性、文明性等(参考GB/T 24421.3)。

4. 第四步:标准实施与监督检查

“重制定、轻执行”是标准化常见误区!

实施要求:

确保相关部门/人员拿到标准;开展培训;将标准转化为流程图、作业卡或人机交互系统;关键环节(质量/安全/环保)需重点保障;保留实施证据(记录/音视频/工作文件)。

监督检查查什么?

资源是否到位、关键点控制措施是否完备、员工掌握程度、作业是否符合标准、结果是否达标。

检查方式:定期/不定期、重点/普遍检查,可结合其他管理体系审核;结果需记录,作为改进依据(若标准不合规则修订,若执行不力则强化落实)。

5. 第五步:参与标准化活动(进阶提升)

“闭门造车”不如“借势共赢”,参与外部标准化活动能快速提升企业影响力。

国际/国外标准:

检索国际标准(如ISO、IEC),评估采用必要性,转化为企业标准(需注意知识产权);若国标/行标已采用,可直接执行。

国家/行业/地方标准:

可主持或参与制修订(如提供企业标准参考、验证内容、提修改建议),将企业优势转化为行业规则。

团体标准:

联合社会团体制定(如协会、产业联盟),快速响应市场需求;可融入专利/创新技术,推动产业化。

试点示范/技术委员会/国际活动:

申报标准化试点(提升品牌与管理);参与国内/国际标委会(获取前沿信息);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(如担任委员、主导国际标准制定),将技术成果“国际化”。

6. 第六步:评价与改进(持续优化)

标准化需“PDCA循环”,定期评价才能迭代升级。

制定自我评价方案(明确范围、周期、责任部门);

按GB/T 19273(企业)或GB/T 24421(服务业)执行评价,可申请第三方评估;

改进措施需固化到标准体系中(如修订标准、优化流程)。

7. 第七步:标准化创新(未来趋势)

标准化不是“守旧”,而是“创新加速器”!

推动产、学、研协同,将专利/新技术转化为标准;

创新管理机制(如标准化激励制度)并转化为标准;

参与标准创新基地建设,跟踪国际创新动态。

三、支撑保障:机构、人员与信息管理

标准化落地,离不开“人、组织、工具”的支撑。

机构:

最高管理者需将标准化纳入战略,提供资源保障;可设独立/兼职标准化机构(负责体系搭建、标准制修订、培训、监督等)。

人员:

标准化人员需懂法规、通业务、会协调,具备标准化知识+专业技能+沟通能力。

信息管理:

公开产品/服务标准信息(执行国标/行标需公开名称+编号;执行企标/团标需公开关键指标+检验方法);

建立标准化信息系统(管理标准制修订、实施记录等);

定期清理无效标准,保障信息安全。

结语

标准化不是“面子工程”,而是企业从“粗放”到“精细”、从“本土”到“国际”的必由之路。从策划到创新,从体系到执行,每一步都需要系统化推进。希望这篇指南能为你的企业标准化工作提供实用参考,助力提升竞争力,走得更稳更远!

(注:内容参考GB/T35778—2017《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》,建议结合企业实际调整实施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