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准传递品牌信任,连接共创美好未来

国内标准化服务机构
一次合作,终身服务
标准咨询:199-3586-9001

当前位置:标准申报服务网 > 标准资讯

国务院常务会:加快安全、性能、绿色等标准更新升级

发布:标准申报服务网 发表时间:2025-11-17 访问量: 0 次

国务院总理李强11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研究深入实施“两重”建设有关工作,部署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。

会议指出,增强供需适配性是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、畅通经济循环的有效举措。要加快安全、性能、绿色等标准更新升级,完善认证体系。这三个关键词背后,蕴含着深刻的政策导向和市场变革,将直接影响未来产业发展的轨迹。

 标准滞后,制约消费潜力释放 

据观察,当前市场上,一个突出的矛盾是消费者对高品质、安全、环保产品的需求与现有标准体系滞后之间的鸿沟。

从儿童玩具到智能家居,从食品接触材料到新能源汽车,现有标准往往难以覆盖新产品、新业态的风险点。以近期备受关注的电动自行车安全为例,尽管已有强制性国家标准,但面对频发的安全事故,现行标准在锂电池安全防护、充电器兼容性等关键环节可能仍存在盲区。

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,常常面临“信任困境”——没有权威的标准和认证作为选购依据,只能盲目相信企业的营销宣传。这种困境不仅抑制了消费意愿,更让合规经营的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,形成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恶性循环。

 三大标准升级,指向明确方向 

此次国常会明确提出加快安全、性能、绿色三大标准的更新升级,为未来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。

一是安全标准将更加“前瞻”。未来的安全标准不仅要解决已知风险,更要预判随着技术演进可能出现的潜在隐患。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融合赋能的新场景下,数据安全、算法安全、系统安全都将成为标准覆盖的重点领域。

二是性能标准将更加“贴近用户”。传统的性能标准多关注基础参数,而新型性能标准将更加聚焦用户体验。比如,空气净化器不再只看CADR值,还要看在实际空间、复杂环境下的净化效果;洗碗机不仅要比洗净度,还要比噪音、能耗、使用便捷性。

三是绿色标准将更加“全生命周期”。绿色标准的发展趋势是从单一环节向全生命周期扩展。未来不仅关注产品使用阶段的能耗和排放,还将覆盖从原材料获取、生产制造、物流运输到废弃回收的全过程环境影响。

 标准升级背后的产业机遇 

标准更新不是限制,而是导向。每一次重大标准升级,都催生新的市场机遇和产业变革。

以为,企业若能在标准迭代中抢占先机,将更有机会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。以绿色标准为例,随着国内外碳关税、碳足迹要求的不断提高,提前布局绿色标准合规的企业,不仅能在国内市场游刃有余,更能在国际市场上打破绿色壁垒。

性能标准的升级则为技术创新型企业打开新的市场空间。以柔性制造工厂为例,通过标准化接口和数据格式,企业能够快速响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,实现小批量、多品种的精准生产。

安全标准的提升同样孕育着新机遇。随着物联网设备安全标准的完善,符合新规的产品将获得市场信任溢价,而不合格产品将被清出市场。

 企业应对之道: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引领 

面对标准加快更新的趋势,企业需要转变思维——从过去的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参与、甚至引领标准制定。

领先企业应当深入参与标准制定过程。通过参与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,企业不仅能提前把握标准演进方向,更能将自身技术创新成果融入标准,构筑行业话语权。

中小企业则可采取“跟踪+适配”策略。密切关注与本行业相关的标准动态,建立内部标准预警机制,在产品研发初期就导入最新标准要求,避免后续整改的成本。

标准竞争是更高层次的市场竞争。企业应建立专门的标准化团队,系统分析标准更迭带来的风险和机遇,将标准化工作融入企业战略规划。

完善内部认证体系同样关键。通过建立严于国家标准的内控标准和质量体系,企业能够在市场上树立品质标杆,赢得消费者信任。

随着标准更新升级的加快,一批不能适应新要求的产品和企业将被淘汰,而那些提前布局、主动求变者将脱颖而出。

标准之争从来不只是技术之争,更是市场话语权之争、产业发展主导权之争。在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的背景下,中国企业应有更大作为——从标准的跟随者,转变为标准的引领者。

未来,只有通过先进标准的牵引,才能真正实现“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,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多元需求”的目标,在这场供需适配的变革中抢占先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