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准传递品牌信任,连接共创美好未来

国内标准化服务机构
一次合作,终身服务
标准咨询:199-3586-9001

当前位置:标准申报服务网 > 团体标准

团体标准的级别区分?

发布:标准申报服务网 发表时间:2025-10-11 访问量: 3 次

Q 团体标准是否根据发布单位的级别有国家级、省级和地市级的级别区分?

A 根据《团体标准管理规定》第三条,团体标准是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,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。

社会团体根据登记部门不同,主要分为全国性社会团体和地方性社会团体,但团体标准没有国家级、省级和地市级别的区分。

常见问题

1、团体标准的定义是什么?

团体标准是由具有法人资格,且具备专业技术能力、标准化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社会团体(如学会、协会、商会、联合会、产业技术联盟等),为满足市场创新需求,联合相关市场主体共同研制的标准。其核心在于通过社会团体的组织协调,推动市场主体参与标准制定,服务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。

2、团体标准的知识产权如何保护?

团体标准作为 独创性智力成果,依法受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保护,拥有 版权。社会团体在制定、发布和推广过程中,应明确版权归属(如团体自身或参与制定的主体),并通过合法授权、许可等方式规范使用,确保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,避免侵权纠纷。

3、团体标准与国标、行标有何差异?

国家标准: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,覆盖全国范围,分强制(如安全、环保类)和推荐性,具有最高层级的公共性和通用性。

行业标准: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,适用于特定行业(如农业、工业等),补充国标未覆盖的领域,具有 行业专业性。

团体标准:无行政级别区分(如国家级、省级),由社会团体主导,更聚焦市场需求和创新场景(如新兴技术、细分领域),具有灵活性和市场导向性,服务于产业升级和个性化需求。

4、如何评估团体标准的实施成效?

市场维度:观察企业应用率、产品质量提升效果、市场竞争力增强情况(如是否推动产品迭代、拓展市场份额)。

产业维度:评估对 产业链协同(如上下游企业技术对接、供应链优化)、 技术创新(如标准引领的新技术产业化)的推动作用。

社会维度:检查是否满足 公共利益需求(如环保、安全标准的落实情况),以及对行业规范、市场秩序的正向影响(如减少恶性竞争、提升行业整体水平)。

5、哪些情形下团体标准具有强制执行力?

法律法规引用:若团体标准被法律、法规、规章直接引用,则具有法定约束力,相关主体必须执行。

企业自我声明:企业在产品包装、说明书或平台上公开声明执行某团体标准的,需对该标准 严格落实,作为产品质量的合规依据。

合同约定:当团体标准被作为合同双方 产品 / 服务交付的质量依据 时,对合同当事人具有 约束力,双方需按标准履行义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