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准传递品牌信任,连接共创美好未来

国内标准化服务机构
一次合作,终身服务
标准咨询:199-3586-9001

当前位置:标准申报服务网 > 标准资讯

演讲全文!标准助力产业链发展

发布:标准申报服务网 发表时间:2025-11-04 访问量: 3 次

原标题:高标准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——在产业链创新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

各位领导,各位嘉宾,女士们,先生们,大家上午好!

非常高兴能来到深圳,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,与大家共同探讨“产业链创新”这一重要议题。今天我报告的主题是:《高标准助力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》。

我将通过两个核心结论来展开我的分享:第一,标准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互联互通。第二,高标准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。

一、时代背景:标准是更高水平开放的核心支撑

今年,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7周年。站在深圳回望,我们国家改革与发展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但是,党的二十大向我们指明了方向: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会停止,而是将向更高水平迈进。在此背景下,什么将成为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支撑?答案是:标准的国际化。大家可能都注意到,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——“推动标准的制度型开放”。这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:中国的开放,正从过去的“要素流动型开放”,转向更深层次的“制度型开放”。那么,一个关键问题随之而来:标准,将如何通过自身的国际化,来支撑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与制度型开放?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深入探讨的核心议题。

二、核心挑战:什么是全球治理的“通用语言”?

党的二十大也明确告诉我们:中国不会引进外国模式,也不会输出中国模式。我们将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,为世界提供中国的解决方案与中国的智慧。那么,在当今地缘政治复杂的形势下,我们用什么作为工具和路径来实现这一目标?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过去四十年,深圳乃至中国积累了极其成功的政府管理、社会治理和企业管理经验。但我们必须认识到,在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发展阶段,我们主要依赖的是行政性、政策性和法律性的制度工具。这些工具自上而下,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,在国内行之有效,但在全球舞台上,却往往成了“别人听不懂的语言”。而标准,作为一种技术性的制度工具,其诞生路径截然不同——它是自下而上的,由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协商制定。无论是深圳标准、中国标准还是国际标准,都遵循这一原则。正因如此,标准不带有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,它由此成为了在全球化中能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“通用语言”。这是我们参与全球治理、实现互联互通的关键工具。

三、破局之路:中国标准制度型开放的三个层次

理解了标准的“通用语言”属性,我们再来深入解读“标准的制度型开放”究竟意味着什么。回顾中国标准化改革历程,我认为它可以划分为三个层层递进的层次:

第一层:对内开放——实现中国标准的市场化。十年前,中国标准化改革的一个里程碑是引入了“团体标准”,打破了过去只有“政府标准”的单轨制。我们建立了 “政府标准”与“市场标准”并存的双轨制。这解决了标准与市场脱节的问题,是中国标准制度型开放的基石,旨在激发市场活力。

第二层:对外接轨——推动中国标准的国际化。这是我们当前阶段的重心。过去,我们的企业和政府习惯于追求满足“国家标准”和“行业标准”。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这些标准往往是门槛标准、最低标准。如果我们的目标仅仅是满足最低要求,那么高质量发展将无从谈起。我必须指出一个关键事实:国际标准(如ISO、IEC标准)通常不是全球最先进的标准。因为国际标准的制定必须兼顾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,它追求的是广泛适用性。那么,最先进的标准在哪里?在全球最优秀的政府和企业所制定的市场标准里。因此,中国标准的制度型开放,在第二层次就是要主动与这些全球最先进的标准接轨、互认和升级,找到差距,补齐短板。

第三层:贡献智慧——推动中国先进标准的全球化。这是最高层次的开放,也是二十大的核心要求。它意味着,中国最优秀的政府和企业,要将我们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已被证明成功的治理模式、管理模式和经验,通过标准化的方式,转化为国际标准,贡献给全世界。

这,就是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具体路径。

四、案例启示:从“追赶”到“引领”的标准化之路

理论需要实践的印证。我想以一个亲历的案例——中国汽车钢材的三十年逆袭,来说明高标准如何驱动质量发展。

三十年前,当中国想要大批量生产汽车时,我们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:全国没有一家钢铁企业能生产出合格的汽车面板和子午胎钢丝帘线。怎么办?我们开启了技术末端的追赶之路。鞍钢、宝钢、武钢等主要钢企纷纷通过合资合作,引进国外的先进专利和技术。三十年后呢?今天,不仅所有中国品牌的汽车用上了我们自产的高品质钢材,连奔驰、宝马、奥迪这些国际顶级品牌,也在他们的中国工厂里采用了中国钢铁企业的产品。

让我们看一个具体指标:三十年前,一盘十公斤重的钢丝帘线,其质量缺陷点我们甚至不敢真实标注。而今天,我们一吨重(约100盘)的产品,质量断点数已经控制在6到10个。我们还有差距吗?有!世界的王牌产品,同样一吨,断点数可以做到只有2到3个。这个细微的差距,正是我们通过高标准需要补上的最后一块短板,也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。

五、终极目标:培育世界公认的一流企业

那么,中国制造通过高标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什么?不是GDP总量超越谁,也不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增加多少。这些都不是根本。

根本的目标是:我们能否培育出一批能够站在全球产业链顶端的、被世界公认的世界一流企业。

在这里,我必须提到华为。尽管面临外部挑战,但根据全球公认的3GPP组织评估,华为是当今世界5G技术的全球领导者。我们来看一组数据:在5G核心必要专利数量上,华为位居全球前列。在4G时代,华为的标准提案数量和获批数量,还处于全球阵营的中坚位置。

但到了5G时代,在这两份榜单上,华为都已位居全球首位!这就是中国优秀企业通过标准,让自己成为世界老大的最佳证明。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世界一流,不是自封的,而是通过技术实力和标准话语权,赢得全球公认的。

各位嘉宾,朋友们!总结我今天分享的内容:我们处在一个需要以标准作为通用语言,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时代。我们正在通过标准的制度型开放,实现从市场化到国际化,再到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的跨越。我们最终的追求,是通过高标准驱动高质量发展,培育出更多像华为一样,能够引领全球产业链的世界一流企业。

这条路充满挑战,但方向已然明确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用高标准,助力中国产业链迈向更高质量的未来!我的报告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