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准传递品牌信任,连接共创美好未来

国内标准化服务机构
一次合作,终身服务
标准咨询:199-3586-9001

当前位置:标准申报服务网 > 标准资讯

标准助力强国!这些要记住!

发布:标准申报服务网 发表时间:2025-10-29 访问量: 3 次

一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标准的内容

1.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,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,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,稳步扩大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等制度型开放。

2.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、金融、投资、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,发展绿色低碳产业,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,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,倡导绿色消费,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。

二、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中22处涉及标准,11处涉及标准化工作。

1.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、市场监管公平统一、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。

2.健全国家标准体系,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。

3.完善流通体制,加快发展物联网,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,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。

4.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,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、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。

5.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,优化服务业核算,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。

6.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,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,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,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,健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。

7.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规则对接、标准统一。

8.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。

9.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,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,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,确保达到平衡标准。

10.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、验收、管护机制。

11.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,在产权保护、产业补贴、环境标准、劳动保护、政府采购、电子商务、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相通相容,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。

12.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,建立同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合规机制,优化开放合作环境。

13.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,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、资质许可、标准制定、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,支持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。

14.推进政府机构、职能、权限、程序、责任法定化,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便利化,完善覆盖全国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。

15.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,推动行政执法标准跨区域衔接。

16.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,因城施策,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、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。

17.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、金融、投资、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,发展绿色低碳产业,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,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。

18.完善军地标准化工作统筹机制。

19.必须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,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,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,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,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。

三、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,其中,20处提及标准,实际有11处具体布局标准化工作。

1.增强质量技术基础能力,强化标准引领、提升国际化水平,加强品牌建设。

2.加强服务标准和质量品牌建设。

3.以放宽准入、业态融合为重点扩大服务消费,强化品牌引领、标准升级、新技术应用,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,打造一批带动面广、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。

4.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,高标准联通市场设施,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。

5.大力发展服务贸易,鼓励服务出口,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,提升服务贸易标准化水平。

6.加强与共建国家战略对接,强化合作规划统筹管理。深化基础设施“硬联通”、规则标准“软联通”、同共建国家人民“心联通”,完善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布局,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“小而美”民生项目建设。

7.完善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,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,营造公平有序就业环境。

8.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标准,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内容,制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、路径、措施,推动更多公共服务向基层下沉、向农村覆盖、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,健全与常住人口相匹配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。

9.加强环境风险防控,深入推进新污染物治理。完善生态环境标准、监测、评价和考核制度。

10.建立健全绿色低碳标准体系,推动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完善和衔接互认。

11.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,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,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化。